哀诔

近读了许多哀诔。最早接触到的无非是“如冰之清,如玉之洁”和“延首叹息,雨泣交颈”,植的哀诔就不再说了;他哥哥曹丕的诔、《武帝哀策文》,我也曾经捧着一遍遍读。从魏代到南朝怎么有这么多好文章呢,让我走过山木和高林,孤岛和汗漫的月亮,即使再有千重万重的华藻,不关心也不回头。

晋王珣有《孝武帝哀策》,昨天还读。王法护是晋圈的名人,下笔有很好的铺陈:“悲宫宇之寥廓,痛圣仪之幽化,夫至德无名,固理绝称喟,然祝史陈辞,亦臣子所贵,寄穷情於翰墨,庶遗尘之仿佛。”至德固然是无名的,但关于我们的帝王,还是说出来的好。其实你读的时候,最好不要知道孝武帝是谁。看完之后最好也不必知道。“方融玄液,陶铸斯民,《云韶》候奏,比屋思淳,积祐莫应,天罚奄臻,太山颓构,洪渎竭津。”帝王当然有与旁人不一样的死亡。策文中间的一句“霜繁广除,风回高殿”传为王诞所益,历来说是最好。我极力想说它不是,然后又真心觉得它很好。我想起刘勰在论述哀诔时所夸赞的八个字,也许白日的幽晦,真地那么扣人心弦,像一个遥远的古典时代的沦亡。不知道我是靠近了晋人,还是又远离。

江淹《伤爱子赋》笔致是很动人的,纡徐跌宕。帝王有帝王的变色,爱子有爱子的悲伤。说的只是他的小孩,“仆之第二子也”,有名,有字,但都是对我们很陌生的名字。江淹,江文通,江郎,大概给人的感觉是很美的,所以他说他的爱子,“生而神俊,必为美器”,我们都很相信,说“惜哉遘闵。涉岁而卒,悲至踯躅”,也是人间的寻常的悲剧里寻常的心地;可是我们读到这寒暑的流易,一个小小的生命毕竟就这样,魏太子的孩子,曹植的女儿金瓠和行女,有的时候在大人的怀抱里,毕竟是“儿抱中物”,可以接上“何至于此”来解嘲的;有的时候在小小的襁褓里,毕竟是小小的神明。

淹《别赋》有,“攀桃李兮不忍别,送爱子兮沾罗裙”。初读时不经心,彼爱子当然不是此爱子,如果是送怀中的爱子,士人们恐怕不能模拟窈窕的女子,说她们的眼泪,沾湿了桃李一样的罗裙。但爱子与爱子,毕竟是相当的字眼;不知道江淹作赋时,笔下心里有没有起伏的海潮。

读洛神赋的时候,我们讨论了一下,你觉得有什么东西永远无法得到呢?很容易就说到的恋情,理想。然后会说阴阳和生死,我们无法逆转时光。写死亡,笔触却多是活人的事。“感木后而变哀,激左右而陨欷。夺怀袖之深爱,尔母氏之丽人。”“月接日而为光,霞合云而成阴。雾笼笼而带树,月苍苍而架林。”人要怎样才能说出心里的痛楚呢,大概只能归结为天地风鸟山林草木的惨伤。

至于“伤弱子之冥冥,独幽泉兮而永秘”,与历来文人的笔触很相近了,只是他毕竟托心于佛法,还是希望他的爱子“愿同升於净刹,与尘习兮永弃”,总之同凋敝的此世隔离。

就像别赋所说的,别虽一绪,事乃万端;哀诔虽然下笔万端,可是表达却由来相似。我向来不相信我会有一个什么亲密的小孩子,但是在别人的阅读里往往会感到凄伤。陆机《吴大司马陆公少女哀辞》会说人的逝去就好像白日的消亡,而徘徊起居的旧室,无非是一种温厚的有如珠玉光泽的凄伤。“遵堂涉室,仿佛兴想。人皆有声,尔独无响。”

那篇传闻为潘岳所作的《悼亡赋》里,有“吾闻丧礼之在妻,谓制重而哀轻;既履冰而知寒,吾今信其缘情”,这里边有很好的意思。可是好处,我不能告诉你。


评论 ( 1 )
热度 ( 121 )
  1. 共9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🌸张紫芝。 | Powered by LOFTER